本文作者:交换机

画旅游景点北京,北京旅游景点简笔画

交换机 04-09 47
画旅游景点北京,北京旅游景点简笔画摘要: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画旅游景点北京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画旅游景点北京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如果评选中国100幅名画,你喜欢的有哪...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画旅游景点北京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旅游景点北京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如果评选中国100幅名画,你喜欢的有哪些?
  2. 故宫一幅千年“鬼画”,内容诡异,无人能看懂,为什么看过的人都直呼可怕?
  3. 古人是如何绘制出精确的地图的?

如果评选中国100幅名画,你喜欢的有哪些?

唐代是中国绘画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尤其是人物画,在唐代获得了重大的发展,然而,也是自唐代开始,山水画便从人物故事的背景中逐渐独立出来并趋向繁荣;宋代是山水画发展的黄金时代,元代时期花鸟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宋代院体花鸟的衰落与水墨写意花鸟的兴起,问题来了:如果评选中国100幅名画,你喜欢的有哪些?

马远作品《踏歌图》

在数以万计幅中国画中,评选100幅名画,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可以肯定的是现当代的中国画,无法入选这100幅名画,很简单的道理,添加了素描基础的中国画已经“变质、变味”了;言归正传,我喜欢的中国画:1,唐代山水画家李思训笔下的《江帆楼阁图》画面江天浩渺,风帆溯流,画风精丽严整,设色“金碧辉映”,

文征明作品《真赏斋图》

还有就是李思训之子李昭道笔下的《明皇幸蜀图》该图描绘了安史之乱唐明皇避难入蜀的情节,图中的山石树林、人物鞍马均以线描勾勒而成,画风古朴,2,宋代人物画家张择端笔下的《清明上河图》表现了从效外的田园风光经过虹桥这一画面高潮后转入城门内外的热闹景象,再现了清明时节京城内外各个方面的社会生活,兼具高度的艺术价值与历史文献价值,

李思训作品《江帆楼阁图》

同是宋代的山水画家马远笔下的《踏歌图》以水墨淋漓的大斧劈皴画出山石的块面结构,描绘出一派农夫踏歌欢庆丰年的景象;3,元代的花鸟画家王渊笔下的《桃竹锦鸡图》以工整的线条勾画和细腻的水墨渲染画出禽鸟花竹,形成兼工带写、以墨代色的绘画技巧,以白描的画法反映出文人画重墨轻色的审美情趣,

李昭道作品《明皇幸蜀图》



故宫一幅千年“鬼画”,内容诡异,无人能看懂,为什么看过的人都直呼可怕?

北京故宫博物馆中收藏了历朝历代名家作品,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本来是有更多的国宝,只是经过战火后,被毁坏和被抢走了一大批,使得很多国宝流落到外国,成了他国的展品,今天就来说说故宫博物馆中一幅千年“鬼画”。


北京故宫大家都知道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在1912年满清灭亡后,末代皇帝溥仪依然享受着皇帝的待遇,还住在紫禁城中,而皇宫中的大量文物仍然在逊清小朝廷手里,逊清小朝廷一直作着复辟的梦,以赏赐、典当、修补等名目,把宫中大量文物盗窃出宫,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严重关注。

在1924年,冯玉祥发动了“北京政变”,将逊清小朝廷赶出紫禁城,同时成立了“办理清室善后委员会”,负责清理清皇室公、私财产及处理一切善后事宜,在对故宫文物逐宫逐室进行清点查收后,1925年10月10日在乾清门前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建院典礼,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从此这座皇宫和其中的宝藏让平民老百姓也有幸得以参观

在北京故宫博物馆中收藏的一幅“鬼画”,让人看到后觉得很诡异,对于中国画,大家的印象大多是笔墨山水,工笔仕女,画面和谐、儒雅、含蓄,而这幅画诡异的地方在于画的中间是两个骷髅,两边却分别有一妇女和一小孩,都是正常人的打扮。

可以说中国画很少有人画骷髅,这幅画是南宋时期的作品,画作的作者李嵩是光宗、宁宗、理宗三朝画院待诏,时人尊之“三朝老画师”,李嵩是南宋钱塘(今杭州)人,出身贫寒,年少时曾从事木工,喜欢绘画,后来被宫廷画家李从训收为养子,从此跟养父学习绘画,终成一代名家。

这幅“鬼画”的名字叫《骷髅幻戏图》,画面中心是一个头戴幞帽、身着透明纱袍的大骷髅,席地坐在地上,右手提着一个提线木偶,而这个木偶也是个骷髅,在大骷髅的摆弄下,两臂作招手状,挑逗着前方,在提线小骷髅的前方是一爬行的小儿,昂着头举着右手,似乎被小骷髅吸引,想要去抓小骷髅,小儿的身后是一妇人,看似有些着急,伸出双手想要阻拦小儿,似乎想要去抱小儿。

大骷髅后面是一妇女半坦着胸在哺乳一小儿,稍侧着身目视前方,神态安祥,挡在骷髅前面的是一副担子,担上放着雨伞、席子之类,看整副画似乎是一个街头艺人带着妻儿,四处奔波的艰辛生活写照。

对幅有黄公望的题诗:

如果将画中的骷髅都画成正常人,那就是一幅平常的市井风俗画,只是画中出现骷髅,让看到画的人第一眼就觉得很诡异,超出了常人对中国画的认知,也让人陷入深思,画家想要表达什么意思?

画中的骷髅应该是有两层意思,一个是示死,而对面爬行的小儿是生,画家将画一分为二,生死各半,但是死却对于生有着吸引力,或者说生是向死前行,谁也逃不脱这个命运。

古人是如何绘制出精确的地图的?

古代地图是怎样“画“出来的?这个问题问得好,我的回答是人画出来。有如:人看到水里的鱼,就发明里潜水艇。看到天空飞的鸟,包括蜻蜓之后,就制造了飞机。广大劳动人民用聪明智慧创造一个又一个科技创新,从以上的事实证明,古代地图也离不开人类的需要

谢邀。

01

小伙伴们有没有想过,现在有卫星定位,拍照,做出导航地图易如反掌。但是在古代,那时候的人没有卫星,甚至连望远镜,罗盘都还没发明的时候,又是如何绘制地图的呢?

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说说地图的起源。有些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在合作调查之后,发现了人类在地图绘制方面的起源甚至要早于文字。人类的祖先通过用碳在兽皮上作画,在洞穴中用矿物颜料绘制等办法,画出了生活地区周边的地图。

02

在中国,最早的关于地图的传说就来自于「大禹治水」,相传,大禹治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河神看到之后十分感动,于是就给大禹送去了地图,大禹认真研究,最终成功治理水患。

当然,有些小伙伴们可能觉得,这只是个传说。不过我们国家也出土过古代绘制的地图哦,在1986年,天水放马滩的秦朝墓穴就出土了一些地图,其中就有「禹迹图」和「华夷图」两份非常具有历史意义的地图。


谢邀了。地图,古称:舆图。舆是车斗、车厢,意思是载有河山的图。另外,还有《志》。图是线条图形,志主要是文字(有的也有图),共同来说明地理情况。如果说舆图具体的测量原则、方法,就太专业了。我们主要聊一下古代中国舆图的几个阶段,看看大体上是怎么做的。


一是汉代及以前。中国古代历来重视與地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是历代高人必备的功课。汉代以前,没有纸,没有现代工具,汉语中的“水平”、“水准”,最初是用于测量的,古人的工具就有准、绳、规、矩等。地图一般画在羊皮或者帛上。 我国现存最早的地图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地图就是帛绘地图。秦汉以前,就专门有负责土地和制图的官员。《周礼》:土训掌道地图,以诏地事。拿着地图,就知道上面有多少城、多少人、多少山川河流等等。这类地图比较简单,用线条和图形以图说事。同时,中国的算数也是发展比较早的,《九章算术》内容丰富,用来制作简单的地图还是绰绰有余。测量起来并不复杂,也不要求多么精确。发明纸张以后,绘图成本也降低了。起码能够做到主要领导人手一份,不会再发生管仲安排老马识途、李广出东道迷路这样的事情了。


二是魏晋至宋元。由于多年的实践,积累了不少绘图经验,形成了一些地理学著作。比如郦道元为完善地理文献编写了《水经注》,以水为纲,因水证地。同时舆图方法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晋代的裴秀制《禹贡地域图》十八篇,是中国第一部地图集。其中提出了制图六体: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这就比以前的地图更加精确了。唐宋元都有改进,其中宋代沈括有制图七法。这些都对中国舆地学产生了积极影响。还有李淳风、袁天罡等传奇人物的影响,使得天文地理成为一门精密高深的科学。很多地图都是再前人的基础上,经过多年实践,逐渐改进而来的。但这些地图主要还是以边疆、城防、交通、山河等为基本元素。






三是明清以后。开始出现利用近代西方科学技术绘制地图的时期。中国现代地图测绘,启蒙于明朝,时有西方传教士利玛窦等来中国,带来了西方技术,教授了徐光启等人。明万历年间绘过《坤舆万国全图》,不过是临摹的。到康熙年代,由皇帝钦定采用近代科学技术完成的中国地图,当属《康熙皇舆全览图》。当时,大清国来了一位比利时传教士费迪南德·韦尔比斯特,后起了个中国名字:南怀仁。他对西方科学技术、天文历法很有研究,对康熙皇帝在近代科学方面的影响非常大,被封为工部侍郎,主管钦天监工作。还有一个方面,大家更加熟悉,那就是康熙年间的红衣大炮,也是南怀仁造的。


康熙皇帝35岁时,南怀仁去世了。但康熙皇帝对西方科学的热情并未减退,尤其体现在地图绘制方面。每次出京,必带钦天监。但国内受过科学技术教育的人才实在太少了,康熙皇帝专门让人组织培训班。经过近20年的努力,终于有了一批人才。1708年,康熙帝召集了一个由中外科技人员组成的小组,负责编绘《皇舆全览图》,购置了大量仪器,以天文观测与星象三角测量方式,采用梯形投影法绘制,比例为四十万分之一。历时10年完成。


总之,中国地图学起步很早,作用很大。后来逐渐落后于西方。但现在我们在很多科学技术方面已经追上并赶超了。(以上图片来自网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画旅游景点北京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画旅游景点北京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uayu880.com/post/16600.html发布于 04-09

阅读
分享